为帮助新入职教师解决备课过程中的困惑,更快更好适应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素质和能力,以便更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0月18日16:30,新闻文论教研室成员于弘毅楼B座4楼办公室,开展主题为“集体备课专题(一)新教师篇”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共11名教师参加,由罗悦老师主持。
活动开始,罗悦老师介绍了本学期新闻文论教研室新进的四位教师及其所带课程:王蓉(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王慧(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刘京(习近平新闻思想)、郭秀慧(深度报道写作),并表示老教师要积极指导帮助新教师较快成长。
然后四位老师分别分享备课所思所想及困惑。以下是老师们的发言(节选):
一、王蓉(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首先是依据最新的大纲要求来备课,由于对教材的熟悉度不够,对教材内容的详略处理能力缺乏经验,因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相对不够强,在开始备课的时候,就把教学大纲放在首位。
其次是依据教材来备课,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是教师传授知识、组织训练和进行课堂实践的依据。教师必定要细读教材才能心中有数,不仅要熟悉各章节的内容多少,概括出整个学期教学的主线,还要明了内容之间的详略主次关系,对于重点内容提前掌握并查询相关资料进行充实、细化。从粗略了解到精读细读,才能逐步完成备课。
再次要参考教学任务书和教学进度表,依据本学期要求的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进度,规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具体课容量,在具体教学操作的环节一定是落实在每节课、每一周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上,上课的时候要依据进度灵活安排教材内容,不能照本宣科死板地跟着教材提供的节奏来。
最后要结合教师本人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来备课,该发挥的就展开来讲,该提醒的就让学生做好标注和勾画,该注意的问题和重点提前强调,该补充和丰富的部分积极地查找资料进行完善。每个教师都存在自己比较熟悉的知识面和知识短板,整个备课过程其实是一个知识再学习和系统化的过程,补齐之前欠缺和不足的,发扬所擅长的,使教学内容质量趋于平衡。教师要尽量把教材内容和教师、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将教学知识内化为教师的认知系统,做到学有所用,调动学生的联想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讲课堂知识融入学生生活,娓娓道来,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二、王慧(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①备学生:了解学情,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等进行基本调查。
②教学同标:从知识、技能、价值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③教学方法:如何导入,如何推进教学过程,根据突发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
④调整教师上课状态:比如教态,课堂教学状态,教师个人如何融入学生,融入课堂。
三、刘京(习近平新闻思想):
①教材目录:②各种资料融会贯通:联系其他专业课程
③补充案例,特别是要选取媒体领域较新较典型的案例进行讲授。
④补充学科前沿知识:这也是新闻学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
四、郭秀慧(深度报道写作):备课主要围绕提高师生互动性、补充案例、改变灌输性讲授展开,并提出困惑:是否分组展开实践、实践适合安排哪些写作体裁?
针对郭老师的困惑,之前代过深度报道写作课的赵凌晖和孙宝琴老师分别分享了个人的
教学经验:赵老师提出可以边讲课边实践或者课前找好选题两种实践方式,并指出列好的选题提纲也可以灵活调整;建议学生围绕身边的人、事、物等选题,建议小组形式展开实践。孙老师建议写作体裁由易到难,可以从消息、通讯再上升到深度报道;可以安排学生先分析优秀的新闻作品、再自己模仿,再上升到自己选题自己写。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新教师备课中的困惑得到了针对性指导和帮助,老师们表示平常将加强交流,共同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更好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