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晋绥文化研究”系列讲堂第八讲 ——侯文宜教授讲“关于乡土文化与文学书写”

发布时间:2024-06-21 11:00 编辑:尹玥阳 点击:[]次

晋绥文化研究系列讲堂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晋绥地区的优秀文化,通过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为广大师生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6月12日19:30,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侯文宜再次莅临我系,举办了以“关于乡土文化与文学书写”为主题的讲座。

   

    侯文宜教授从乡土中国和乡土文化的特征、乡土文学相关概念的生成演变与回归、乡土文化与乡土文学的当代性意义三个问题入手,为我们阐释了乡土文化与文学书写的关系。

   要认识乡土中国首先要明白“何为乡土”。侯老师指出,乡土是家乡的土地,一方土地上的聚居地。随后,她从理论构建、产生、全书结构与主要篇目等方面讲解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在乡土本色篇中,费孝通提出乡土中国和乡土文化的重要特征:从基层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二是靠农业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三是居村而居,终老是乡。

接着,侯文宜教授详细解读了“乡土文学”概念的生成演变与当代发展。她指出,鲁迅最早提出“乡土文学”概念,认为乡土文学是写乡村世界、乡民生活的文学。20世纪20年代受鲁迅影响的年轻作家,创作了一批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的疾苦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形成了所谓的乡土文学。50年代开始分化,一部分作家如赵树理、柳青等,继续坚持写实主义创作原则,关注农村现实问题;另一部分作家如沈从文等,开始关注乡村世界的田园之美和人性之美。文革后,回归本位,回归到对乡村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同时也积极吸收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推动乡土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侯文宜教授认为,在现代性城市化背景下乡土社会的边缘化和衰弱化以及现代性的负面作用和各种危机境况下,乡土文化与乡土文学的当代性意义在于两点:一.回归乡土文化与记住乡愁。二.永远的乡土本体与文学栖居之所。让文学描写的一切成为旅游的资源、目的及愉悦所在,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

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对乡土文化与文学书写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更增强了他们对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用文学创作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供稿来源:青鸟编辑部张紫萱)


上一篇:“晋绥文化研究”系列讲堂第九讲 山西乡土文学的文化旅游价值 ——山西文旅融合可行性案例分析
下一篇:晋绥文化研究系列讲堂(第9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