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新闻

系部新闻

首页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系部新闻 > 正文

探究“卡夫卡”,思考人生路

发布时间:2016-05-22 18:22 编辑:zwx 点击:[]次

“卡夫卡问题”学术报告

从问题卡夫卡到卡夫卡问题

人大教授、博导、卡夫卡研究专家曾艳兵教授的《卡夫卡问题》讲座


   “读书时只需要读马克思原著,不要读马克思原理。”这是一位从事卡夫卡研究的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艳兵在讲座上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独有的“卡夫卡”交流方式。2016年5月22日,他受吕梁学院中文系邀请,在1c201教室进行了一场关于《卡夫卡问题》的讲座,与吕院学子分享了他的“卡夫卡”之见。

   关于卡夫卡问题,他首先指出,这是二十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问题,主导着生活的一切,与时代同行。而我们之所以说卡夫卡有问题,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卡夫卡式问题。在介绍卡夫卡本人时,他强调认识一个人,必须要先看别人对他的评价。正如文学批评家特里林在评价卡夫卡时曾说过,关于人之痛苦及普遍异化的揭露(不考虑他们的天才),广大读者会认为卡夫卡的揭露较之莎士比亚更为激烈和全面。这样的评价就会让旁人对卡夫卡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也不至于认为这是他自己片面的主观评价而不予理睬。然后,曾艳兵教授从卡夫卡的姓名、国籍、眼睛、婚姻爱情观、以及他短暂的一生和最后的遗嘱等方面开始分析有问题的卡夫卡。同时告诉我们,每个人对现实的定义都不一样,所以也就对现实的解释也就无从下手,但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思考,在检验一个理论时要思考它是否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从分析看来,卡夫卡的确是成问题的卡夫卡,他的一生有太多常人不可解释的事情,也就成了后人研究的问题。最后,曾艳兵教授讲到莎士比亚在归还朋友借给他的卡夫卡的作品时说的一句话,“我无法阅读它,因为人类的心灵还不够复杂。”既然连莎士比亚都承认无法理解卡夫卡,那么又有谁敢肯定他了解卡夫卡呢?由此可见,卡夫卡的问题没有答案,也不可能有答案,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在提问环节,曾艳兵教授表明,研究卡夫卡就像中国人研究《红楼梦》,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才要去研究,时间长了研究内容本身也就成了卡夫卡问题的一部分。而他认为卡夫卡之所以出名,在于他的悖谬给予人们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就像卡夫卡一直坚信,一个人所学的专业,和他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他一生所要贡献的事业是基本不相关联的概念,于他而言,写作不是生活的目的,而是生活本身。

   刘主任在讲座结束时总结出,卡夫卡是一座迷宫,是一种存在现实主义,他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二十世纪的文明取向,这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文明,而且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未来还会走更远。我们不知道卡夫卡问题到底要怎么解决,也无法解释卡夫卡的生活,但可以清楚他是一个游走在孤独与恐惧之间的人,极度的孤独会转化成对孤独的渴望,频繁的恐惧反而激发对恐惧的拥抱。讲座结束后的掌声依旧绵延不断,只是掌声背后,每一个人都在思考自己心中的卡夫卡问题。

曾艳兵教授

“卡夫卡问题”学术报告

   5月22日晚7:30,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曾艳兵教授来我校就“ 卡夫卡问题”在阶教1c-201进行学术报告。系主任刘守文以及我系众多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曾教授介绍了自己与卡夫卡的渊源,多年来致力于卡夫卡研究,发表了六、七十余篇关于卡夫卡的文章。他说卡夫卡与我们的时代同行,卡夫卡的问题是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问题,卡夫卡的问题引发了世界的兴趣和思考,影响了20世纪以来文学的品格和走向,卡夫卡俨然已经成为了瞩目的流行符号;然后又围绕“卡夫卡的问题”为大家讲述卡夫卡眼中的那些问题,诸如民族,宗教,语言问题等,而其中最严峻的是人本身出现了问题。其后,曾教授给大家详细介绍了“成问题的卡夫卡”,围绕着卡夫卡的家庭;学习;职业;恋爱;婚约;信仰;遗嘱等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解读;接下来,对“卡夫卡的国籍问题”展开叙述,但这些对卡夫卡都不重要,他是一个有国籍但跨越了国界的作家;曾教授就“如何进入卡夫卡的著作”也进行了诠释和解读,曾教授也给大家讲了关于卡夫卡的一些逸事,让我们更加贴近和了解了卡夫卡。曾教授提到,“也许是因为卡夫卡的世界是充满问题的世界,所以我们无法拒绝卡夫卡,因为这其中充满了太多的困惑和诱惑……”,“卡夫卡仍旧是一个问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曾教授这样强调。

   至此,本次讲座在曾教授为同学们解答中结束了,刘主任也提到,曾教授已应允做中文系客座教授,相信以后这样的机会会有更多!

   通过此次讲座,在座的各位对曾教授的研究敬佩不已,也对卡夫卡有了全新认识,更深层次的了解,让大家在思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曾艳兵教授

上一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下一篇:炫足风暴,激情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