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应急自救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中文系于2025年5月14日17:00在弘礼楼系会议室举办“防患未‘燃’”主题消防培训。中文系全体教师出席会议,共同学习灭火器材使用技巧、火场逃生要点及现代火灾防控知识,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为平安校园建设注入“中文力量”。

中文系全体教师认真聆听
培训伊始,讲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多种灭火器的适用场景与技术特点。从手提式A5C干粉灭火器的“全能防护”,到CO2灭火器的“电火克星”,再到环保型水蒸罐灭火器的“低温慢攻”,生动诠释了“对症下药”的消防理念。结合临汾闹婚事件中水基灭火器的错误使用案例,讲师强调“压片拔销、握管瞄准、上风站位”的操作口诀,并幽默提醒:“莫学‘瞎扯则’式灭火,关键时刻‘压扁软管’等于帮倒忙!”

针对现代火场“毒烟致命”的特点,讲师重点解析了防毒面具的使用方法。“拔塞、展罩、勒紧”六字诀配合现场演示,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30分钟黄金呼吸时间”的珍贵。此外,破窗锤、安全哨等工具的操作要领也被编成顺口溜:“四角砸玻璃,刀片割安全带,三长两短哨声传信号”,轻松氛围中传递严肃的逃生智慧。
培训通过河北女童因插线板起火致残的案例,揭示“小隐患酿大祸”的残酷现实。讲师以“辽阳银床火灾”“上海静安大火”为例,剖析氢化氰毒烟“5口致命”的恐怖特性,呼吁师生摒弃“楼层低无所谓”的侥幸心理,强调“工具+冷静”是逃生核心,并调侃道:“少喝一顿酒,多备一具面具,安全投资比‘双十一’剁手值!”
此次培训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与中文系“人文关怀”精神深度契合。从古籍保护到生命守护,中文系将消防安全纳入“文化传承”体系,倡导师生成为“安全文化”的传播者 。
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将所学融入日常,为构建“平安中文、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供稿:赵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