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新闻

系部新闻

首页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系部新闻 > 正文

《易客诗文集》研讨会在吕梁学院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5-12 08:15 编辑:尹玥阳 点击:[]次

2025 5 10 日上午由吕梁师专 85 届中文班、吕梁学院中文系、《吕梁日报》社主办的《易客诗文集》研讨会于吕梁学院弘智楼八层学术报告厅举办吕梁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张云奇特邀嘉宾许春樵等四人、吕梁师专 85 届中文班校友以及部分中文系师生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旨是对赵新林笔名易客生平与创作进行了追忆同时通过其诗歌内容来研讨其诗歌内涵与创作风格。

本次研讨会由吕梁学院中文系主任高丽华全程主持。

85 届中文班代表刘晋明致开场辞。他提到此次研讨会目的是追 思纪念赵新林老师刘晋明回忆与赵新林先生的过称其是高尚、 纯粹、追求独立自由的人希望借研讨会通过对其文学作品和诗歌 的研讨,挖掘出更多文学思想和人性光辉。同时他对参会的外地专家、 母校领导和教师表示感谢。

                     

                (85 届中文班代表刘晋明发言)

随后田承顺等六人做了相关的主题演讲。吕梁学院原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田承顺做了主题为《深沉的学者和独具风骨的诗人》的演讲他提出赵新林兼具深沉学者 具风骨诗人 的双重身份。从学术层面来说赵新林在诸多领域深耕细耘核心期刊论文先发制人研究范畴跨越古今中外文学涉及文艺学、文学批评等多学科方向教学亦精心投入在诗歌领域中他笔耕不辍四十载作品风格刚健以创新意识与求真精神为内核现代诗饱含新意古典诗词雅致优美。同时他强调赵新林秉持真诚为人、敬业奉献之品格不逐名利于吕梁学院构建起独特的新林现象”,其学术造诣与精神品质为学界和诗坛树立典范激励着众 多后来者在缅怀与追思中,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

                   (吕梁学院原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田承顺发言)

吕梁学院中文系原主任刘守文做了主题为《新林的性情与诗》的发言他首先表达了对于赵新林先生逝世的悲痛后重点从性情作方面介绍赵新林先生。他说赵新林先生是完全的诗人有着文化人的性情其独特诗性与人文品质便源于其性情。他的诗天赋异禀于自然性情非刻意营造。其诗新旧体兼有以新体为主创作自如 ”,其人对生活傲气 ”,对诗作卑微 。此外新林先生还尝试将易学与诗结合的实验探索诗性语言组织新视角。同时刘守文先生期望通过本次学术讨论发掘新赵林诗性精神,使其成为时代财富

                    (吕梁学院中文系原主任刘守文发言

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吕梁分会主任赵建雄 做了《一个独自提灯的夜行者——赵新林其人及其诗词印象》的发言他深情回顾与赵新林的深厚情谊,剖析其诗词创作价值。他于1988 年与赵新林结识,其憨直质朴、睿智洒脱,兼具师友特质。2021赵新林英年早逝,令他悲痛不已。在诗词创作上赵新林扎根吕梁乡土文化诗风融合自然与哲思以自然意象探索生命本质受古典诗词影响又具现代性形成新古典主义倾向秉持文人立场 峻批判现实探寻精神救赎其诗词充分展现了民间诗坛活力为当代诗歌提供研究样本同时他以诗人、教育工作者、文化守护者等 多重身份推动吕梁本土文学发展。赵新林以其独特的诗词创作风格与真挚的人格魅力在当代诗坛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成为众人缅怀与追思的对象。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 山西省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吕梁分会主任赵建雄发言

吕梁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张海城做了《形之有无易客诗艺说》的 发言他指出易客诗以 为内核其诗意是技术与艺术的复合 诗中常见的如黑色 ”“拥抱 等词汇看似无关却具同质性。易客通 过诗歌将无形的世界具象化又以有形的文字构建无限时空在有 形与无形之间形成独特的张力结构达成诗意的奥义用诗歌拥抱世界、他人与自己。此外张海城谈及与赵新林老师的师生情谊以及承 接的传承 责任赵老师曾将中国现代诗歌流派课程的传承期望传 递给他他铭记这份嘱托希望传承的不仅是课程,更是其中蕴含的 精神、信仰和情怀。

                  (吕梁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张海城发言

吕梁市文化学者白军君以《人如其文 文如其人》为题发言。他 深情回忆了与赵新林往日的交往故事。白军君通过讲述李旦初对赵新 林的欣赏以及其他琐事故事和极其爱酒的特点突出了赵新林随意 洒脱的特质。对于赵新林的诗歌创作白军君从物像、意象、意境三 个方面来评价。他指出赵新林的诗歌物像及关键词是新鲜奇怪带有 魔幻色彩的。赵新林观察世界的着眼点与审美曲线以及取材是极其独 特新鲜的。其意象充满灵性神性。在意境与审美追求方面白军君认 为赵新林与屈原很相似文字华彩但意境亦真亦假似梦似幻。白 军君总结赵新林为人为文真实真诚他留下的六十余万字是其为人写 作真实真诚的见证与纪录。尽管斯人已逝但记忆犹新,其精神依然 存活于文学著作中。

                 (吕梁市文化学者白军君发言

安徽省文联副主席许春樵做了《在洞察和抵达事物本质的路上》 的演讲他深情回忆了与赵新林、王春林在华东师范大学的难忘时光。 他们情谊深厚生活上亲密无间学业上相互交流还一同经历了许 多趣事消灭时间 的尝试以及看电影时的窘迫等。他提及赵新 林兼具诗人气质、学者素质与真人品质在学术和文学创作上发挥引 领作用。他们曾共同研讨文艺理论合作撰写文章深入探究西方文 学思潮。他进一步指出赵新林创作成果丰硕其作品融合文学感性与 文论理性诗歌展现存在主义思考文论见解独到、分析深刻,同时 还涉足多种文学体裁。

                      (安徽省文联副主席许春樵发言

研讨会期间吕梁学院中文系学生代表姚思翔、刘祉阳、史晨蕾、 赵思榕分别朗诵易客诗歌《朝露》《灵修》《祖屋》《冥思》以示对赵 新林先生的追思与敬意。

吕梁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张云奇致总结辞。张云奇副校长指出 赵新林先生的一生是诗意与哲思交融的一生。他的诗以矗立的语言与 生存的哲学勾勒出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精神不仅是语言的标准 更是灵魂的富贵与生命的自证。如果说其诗歌是灵魂底色那他的《周 易》研究是另一座丰碑。他以易化人的实践正是如今吕梁学院三个文 化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赵新林对围棋的痴迷堪称传奇他将围棋精 神融入教育理念。作为吕梁学院的资深教师他将毕生心血倾注于育 人事业他的课堂从不拘泥于课本而是以诗为影以易为镜以棋 为喻让学生在文学哲学与艺术的交汇中触摸智慧的根基。他参与 发起的圆梦文学奖如今也培育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张云奇副校长指出尽管赵新林先生已经远去,但他的诗心易理早已融入吕梁学院的每一 寸土地希望我们以此研讨为起点传承易客精神,在诗歌中寻找生 命的真谛。


                 (吕梁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张云奇致辞)

   最后高丽华主任做结束语。她对此次远道而来的专家校友以及热 爱诗歌的师生表达感谢,她指出此次研讨会表达了对赵新林先生的怀 念,同时见证了各位专家学者思想的交锋与感情的流淌,希望诗歌的 光芒永远照亮我们的精神家园。

                 (吕梁学院中文系主任高丽华做结束发言) 

供稿付宏杰 王家杏 巩毅 程佳怡

     图源马艺宁 刘贞











上一篇:第十八届圆梦文学奖颁奖典礼圆满落幕
下一篇:语言文学绽魅力 九旬作家筑梦行 ——王蒙做客吕梁学院“圆梦讲堂”第十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