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乡试里的中国”系列讲座之(二)

发布时间:2024-06-11 12:19 编辑:尹玥阳 点击:[]次

为了使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乡试文化,“乡试里的中国”系列讲座第二讲“乡试里的贵州”于6月7日19:30在弘毅楼2C-102开讲。本次讲座以“今黔非昔黔”为主题,高建旺老师为主讲人,中文系主任高丽华担任主持人。

讲座伊始,高建旺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贵州的地理方位图,引出了本次的主讲内容乡试里的贵州。高老师为我们解释了贵州乡试文献从嘉靖时期才出现的原因:之前一直与云南相合,直到明代才从中分离出来。

高建旺老师从五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今黔非昔黔”的提出,“昔黔”,“今黔”,“今黔”之成因以及“今黔”的特殊意义。

“今黔非昔黔”这一说法来自于陈彬的《(隆庆四年)贵州乡试录后序》:“今黔非昔黔已”。高老师指出,陈彬乃福建人,“今黔非昔黔”是指今日贵州已非昔日贵州所能比拟,这是非黔人士对贵州变迁的一种洞察,这种洞察已成明代非黔人士的共识。

对于“昔黔”,高建旺老师用“鬼方”二字来总结。黔之山水没有今昔之分,因此“今黔非昔黔”指向的是因人而生的文明。而贵州在明之前常被视为“荒服之外”,因其距帝都遥远,所以能鸣世的贤人及文献资料都较少。对于“今黔”,高建旺老师用“人文彬彬”来概括。高老师大量引用了贵州乡试录序中的内容,来说明作者是侧重于“今黔”的呈现。

对于“今黔”形成的原因,高建旺老师将其归功于明初朱氏王朝的疆域治理与教育扶贫。其中“列版图”“为藩司”为疆域治理,“专科取士”为教育扶贫。如今的贵州与往日已大不相同,万象更新,贤才辈出。最后,高老师通过引用文献为同学们指出了“今黔”的独特意义,即其是质朴文风的典范而未受江浙一带华丽之风的影响。

讲座结束后,高丽华主任做总结。高主任敬佩高老师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她表示从寻找资料到分析文献的过程是极其不容易的,这也提醒同学们要向高老师学习这种研究思路,做学问一定要严谨能够沉下心。

上一篇:晋绥文化研究系列讲堂(第8讲)
下一篇:近百年中国近代诗学研究鸟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