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8日,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先生亲临吕梁学院,在工科楼报告厅为吕梁学院学子带来一场文化盛宴,梁晓声先生主讲的《我的创作和我的文学理解》使吕梁学院热爱文学艺术的青年深受启发与鼓舞。
讲座伊始,梁晓声先生就广征博引、中西古今对比,提出了自己对于文学独到而又深邃的理解。梁晓声先生,说我们一般所讲“文学即人学”,其实,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对人学最好的阐释。但是人有不同层次的理解,诸如:人是欲望的盛器,人的所有欲望都是超过动物性的,无论是正面的欲望:求知欲、责任……还是负面的欲望:复仇、占有……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可以把人的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人是社会关系之和。《悲惨世界》、《红与黑》一部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将人与社会关系完美地展现。一些人也是自我赋予意义的践行者。人生在世,无论哪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意义。而在文学作品中,这些人的意义不再简简单单只是个人的意义,他们代表的是一个社会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的意义。人是渴望进化的,在进化过程中会感到欣慰和愉悦的物种。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即是这种愉悦与欣慰,引导社会的前进与发展。人也是自我锁定的道德的守望者。道德,是一个人的本性,在每一个人的眼里,都有属于自己的道德。而面对自己的道德,人往往会展现出自己最坚定的守望。梁晓声先生人马作比说,对于只写人和动性的那一面,他没有独特的兴趣。归根结底,文学即是人学。
梁晓声先生极具热情地为在场老师与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少年时期,小学记者团下乡,激发起了他对文学无限的热情与渴望;在知青工作时期,作为另类知青的他,包含着自己的虚荣愿望开始了自己早期的文学创作,他坚信自己是有才华的。可当大量知青返回城市没有安身立命之本时,他要为知青呼喊,让城市接受他们,他认为文学是可以改变现实的,于是有了《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的问世。知青生活结束返城后,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现实,创作出《人世间》等作品。梁晓声先生谈到,创作与现实是有关系的。创作历程中,应重点抓住人与现实的关系、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只有充分地把握两种关系,才能更好地创作出属于时代的文学精品。
在互动环节中,梁晓声先生用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对人性的剖析作比较,说道,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表现人性的,优秀的世界文学并不缺少向真、向善、向美的作品,是主流。人世间的善与恶,是最捉摸不透的,但却又是最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展现人性的善与恶、各种欲望,才能更好地反映社会现实,更好地反映社会矛盾。梁晓声先生以半人马的事例生动地阐述了写作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所在。充分地表现人性的善与恶,以及当下社会现实中人的各种欲望,是文学创作者必备的主题思想。一部好的作品,来源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影响社会现实。
有学生提问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理解,梁先生说,只有优秀的民族的文化,而且是世界文化中缺少的本民族的文化才能称得上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梁晓声先生认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个好的人物形象,一定是真善美与假丑恶二者的并存,也一定有真善美与假丑恶二者的交锋与对抗。21世纪的今天,人性善与恶不再是孤立的存在,善与恶一定是相互存在却相互对立。社会与文学都应该包容善与恶的存在,批判假丑恶的作品最终的目的与意义是指导人们向真、向善、向美。他还特别强调:“我们的文学作品,最不应该丢掉的是文学批判现实的功能。”
在回答“您在探寻文学的路上,有孤身一人的时候吗?那么请问您怎么看待‘文学寂寞’”时,梁晓声先生谈到,他所经历的是一个喧嚣热闹的文学时期,加之自己的热爱,并没有感到寂寞,但令他真正担忧的是文学本身的寂寞与边缘化。不过他也表示,他并不过分担忧这种寂寞,因为文学从来都是人类中一部分人的读物,文学最大光荣就是伴随着文学的启蒙运动。
梁晓声先生还特别强调,年轻一代可以有自己的表达,而不只是局限于承担责任与使命,也不需要太过沉重的社会意义。他鼓励青年人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创造,给青年人更多的表达机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品。优秀的文化作品是时代思想的结晶,都刻有每个时代独有的印迹。
梁晓声先生还特别强调,年轻一代可以有自己的表达,而不只是局限于承担责任与使命,也不需要太过沉重的社会意义。他鼓励青年人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创造,给青年人更多的表达机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品。优秀的文化作品是时代思想的结晶,都刻有每个时代独有的印迹。
随后,茅盾文学奖评委、鲁迅文学奖评委、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小说评论》主编王春林老师上台发言。作为回到母校的86届校友,王春林老师激动地说:“是恩师在我心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他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抒发了对于母校与恩师的感谢之情。王春林老师感慨地说,在文学边缘化的现代社会,有那么一群学子一直葆有对文学的热爱,并将理想照亮现实,成立圆梦文学奖,他们是让他敬佩的一群人,他向85届学长、学姐表达崇高的敬意。王春林老师也直言,他在大一读梁晓声先生的文学作品时,没有想象到会像今天一样与梁晓声先生同座一堂。鼓励青年学生要有理想,只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情怀才会让人生有无限的可能,也只有坚持理想才会获得成功。最后,他还表达了文学宗教化的主张。
中文系主任吕勇兵老师总结了梁晓声先生讲座的主要内容,并衷诚希望梁晓声先生能写出更多留住时间的好作品,创作出更多会被时间留住的佳作。本次圆梦讲堂上,吕梁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自强还给王春林先生颁发了吕梁学院客座教授聘书。圆梦讲堂在热烈、愉悦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