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建团学 > 理论学习 > 正文

高校“六位一体”思政育人工作体系有效构建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4-16 20:33 编辑: 点击:[]次

高校“六位一体”思政育人工作体系有效构建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指导、亲自推动,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育工作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篇”,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指方向、定思路、明要求、教方法,也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像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这个新鲜而又生动的比喻含义深刻、蕴意丰富,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近期,教育部等八部委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从多维度上下功夫,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兴校育人,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牢记心间、落在行动、干出实效,在大局下谋划、大势中推进、大事上作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聚焦学生这个中心,坚持一切工作重心向立德树人聚焦,一切师资力量向人才培养聚集,一切优质资源向学生成才聚合,充分彰显高校育人特色,推进内涵式发展,突出协同创新,有效构建“党建引领、思想铸魂、理论固本、文化浸润、媒体创新、实践淬炼”的“六位一体”思政育人工作体系,构筑“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四梁八柱,落实好“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党建引领体系,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坚持党委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增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要强化组织建设,形成学校、学院、教师“三线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二级学院“中场”的关键作用,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基层学院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全员参与、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要突出“政治、能力、基层”三个导向,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党务工作队伍等思政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坚持选好人用好人,高起点规划、高强度培养、高要求管理、高标准使用,加大对后备干部、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做到新老搭配、优势互补、志趣相投,真正打造既有动力又有活力的“车头能带、节节能快、全面覆盖”的思政工作动车组。

提升思想铸魂体系,在顶层设计、具体实施上下功夫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通过“两会一课”“青年大学习大讨论”等,落实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督促检查,厚植爱国情怀,突出价值引领,提高政治素养。要不断强化理论武装,精心做好内容策划、选题设置、活动嵌入,运用体系式学习、可视化呈现、融合式讨论、互动化传播等手段,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筑牢学生共圆中国梦的思想根基和信念之魂,始终让校园成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平台与强大“磁场”。要在分析学生群体特征、学习表现、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主动思考、提前谋划、深入研究,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加强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的系统设计,定期分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筑牢理论固本体系,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上下功夫

要深入推动新思想、新理论、新精神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在教师队伍、思政专业、思政课教改、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拓思路打基础,扎实推进思政课建设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要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加快构建科学有效、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成效显著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学生真喜爱、真受益、真难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课,开发一批具有学校特点的系列特色课程,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要将学生生活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实现理论固本、教育联动的“零距离”。

做实文化浸润体系,在丰富内涵、创建品牌上下功夫

要以办学历史为基础,深入凝练办学特色,进一步丰富学校精神内涵,积极推进顶层设计有高度、创建部署有尺度、创建活动有深度、氛围营造有厚度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要传颂民族精神,注重培育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滋养“家国情怀”,在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中筑“根”。要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的激情和干劲来培养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增强对革命文化的自信中补“钙”。要传播科学理论,多措并举,把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浸润心灵,在增强对先进文化的自信中树“魂”。要着力加大品牌创建活动,丰富内容、提升品位,着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精神和人才培养各环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完善媒体创新体系,在搭建平台、服务学生上下功夫

要大力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学校主流媒体作用,把学校官方微信、微博、网站、校报、广播站等打造成为全覆盖、立体式、一体化宣传平台,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不断提升校园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发挥网络阵地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度,重点建设一批思政类公众号,发挥新媒体平台对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做到“学生在哪里,思想引领就在哪里;舆论在哪里,正面引导就在哪里”,牢牢把握舆论领导权、主动权和主导权,让新媒体成为构筑学生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要引导师生积极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要切实把握好时度效,建立健全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和舆情处置机制。对突发事件,争取第一时间的主动,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化解。

重视实践锻炼体系,在统筹整合、取得实效上下功夫

要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抓好社会实践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深入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积极开展义务支教、科技普及等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为民情怀,深化其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增强“四个自信”。要以“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的实施为抓手,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积极拓展第二课堂育人功能,拓展课程思政渠道,着力加大实践育人力度效果,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活力。要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品牌创建活动。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

上一篇: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的政治灵魂
下一篇:共青团服务青年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工作指引